




SONY這個 PMW-F3對工作室的客戶吸引力是非常大的。 就拿我來說,我本身手頭有三件 HD-SDI的記錄設備,其中的 AJA的很小巧。 此前用過 HDW-750P、Panasonic的27F、HPX3000、最近又感受了把 HPX3700; 也和同僚一起接觸過 RED One。
現在我主要是在用 HPX3000, 但我希望能有一臺 S-35mm的機器來增強創作空間和畫面的表現力。
接觸 RED,我覺得取景,監視器,記錄硬盤......等等附件配齊以后,那個太重了。比 HPX3000一體肩扛機要重不少。 還有RED將近一分鐘的開機時間,和發熱量,還有會時不時的死機都讓人有點頭疼。所以非常想要一部便于靈活拍攝的質量較輕的,信號規格比較高的 35mm攝影設備。
此前考慮過DSLR,但一個是相機的操作不好,另外相機視頻的質量還是不另人滿意,傳感器的摩爾紋和移動畫面的跟拍及搖拍時的移動畫面不流暢等都不太理想。另外像 5D II最高也只能支持 4:2:2的 40幾Mbps的MOV,對這個也不太滿意。
昨天看PMW-F3發布后,我在官方網站仔細看了下發布說明(英國SONY官網在一些細節上公布的不全,最后還是要看SONY日本官網。我不會日文,但通過認識的漢字,大概猜了個八九不離十),雖然 F3本身記錄只支持[email protected]。但日本官網也明確說明RGB 4:4:4的10bit S-Log雙鏈路輸出記錄會在2011年春天公布。我覺得這個記錄格式規格就非常高了(可能記錄碼率和 F23/F35的S-Log的 1.5Gbps相同)。
實際上松下 Ag-AF100我也關注過,那個價錢的確讓我心動了一下,但AF100只能輸出單HD-SDI的 8Bit 4:2:2信號。而且傳感器是直接套用的4/3相機上的傳感器(依然沿用的是像素抽樣的隔幾行取樣的方式,那么多像素只抽取其中和少的部分,白白浪費了像素尺寸面積,靈敏度肯定不好,而且這種取樣方式會降低清晰度和容易出現邊緣鋸齒)。
SONY這個 F3吸引我的主要有三點:
1:價格, 機身定價150萬日元(估計實際零售價格可能在 120-130萬日元。國內會不會少于10萬有待觀察)。 那個附加三個鏡頭的F3K可能吸引力更大,那可是PL口的,三支T2.0規格的定焦頭啊[類似的Ziess定焦頭,每一支的價格都在1萬美元以上],而F3K加這三支頭的價格是220萬日元(也就是說,這三支頭僅賣70萬日元,平均20幾萬一支。這對我太有吸引力,雖然估計這些鏡頭很可能是搔尼收購的美能達相機與光學鏡頭部門開發的,但老美的光學能力其實很強的,這三支PL口的T2.0定焦電影頭值得期待,別的不敢保證,但可以肯定這三支定焦頭的光學性能上肯定要比 AG-AF100能配的那些 4/3相機頭強得多了)。 和目前的RED-MX傳感器的產品相比, RED-MX單一機身的定價是:$25,000美元,不算鏡頭其它附件配齊后的價格輕松超過3萬美元(相對 F3來說,貴了很多了)。 所以價格上 F3對我有很大吸引力(關鍵是F3這個機身上林林總總的該有的都有了,不用再增加什么附件就可以比較好的進行拍攝,當然對我來說可能機身自帶的液晶屏不夠,會另外配置監看屏,但如果想拍的話,F3自帶的那塊屏幕也夠用了)。
2:看官方說明, F3的傳感器的單個像素面積是 SONY此前發布的 APS-C尺寸的傳感器的像素面積的4倍。 傳感器的靈敏度和動態都很強大。 這個對我吸引力也比較大。 很顯然搔尼這產品使用了專門為1080p視頻拍攝開發的專用傳感器,而不像DSLR或AF100那樣直接用的是相機拍照的傳感器。那些個傳感器像素那么高都浪費了,實際對視頻的動態和靈敏度都是起反作用的。
3:F3支持雙 HD-SDI的 RGB 4:4:4 10Bit信號輸出記錄。 這對我這個本身就擁有HD-SDI記錄設備的用戶來說,吸引力很大。在這一點上即便明年春天SONY自己針對F3的4:4:4記錄套件發布了,我也不需要再破費了,自己本身的 HD-SDI記錄設備馬上就能派上用場(我想很多用戶和我的情況應該比較接近,手頭本身就有高品質的 HD-SDI記錄裝置吧)。
“與NEX5/VG10相同,F3也采用了E接口,出廠時標配一個PL鏡頭適配器(就是一般所說的鏡頭接圈),這樣只要更換相應的鏡頭接圈就可以使用佳能、尼康、美能達、萊卡等各種135相機鏡頭,RED ONE、ALEXA也是這樣。”
一,由于法蘭距很小很小,所以除了M4/3系統新出的鏡頭以外,NEX-5/VG10/PMW-F3L/K通過各類接圈幾乎能使用市場上所有的鏡頭——不管你是N家C家S家還是中畫幅或是PL口,假如能弄到阿潘的頭我認為也沒問題
所以,PMW-F3L/K事實上應該被稱呼為Super35 Size Sensor Digital Video Camera(不是Camcoder,因為其內部的SxS理論上不能獨立工作),而不應該強調其PL鏡頭功能,只是廠家送了一個PL接圈而已
二,不追求極端效果的人,比如低成本的微型制作、縣級電視臺、剛剛起步的影視業者(廣告、專題價格不超過10萬),你就上NEX-5/VG10得了,當然個人建議是VG10,它們和PMW-F3L/K的最大區別不就是少了雙路HD-SDI嗎,有那錢的人也未必再考慮PMW-F3L/K了吧
三,PMW-F3L/K適合什么人?我個人認為應該是地市級或更高的電視臺用于比較嚴謹的制作,例如場景劇、沖獎專題片,也適合于有豐富經驗的大能遠足,例如BBC那幫家伙,以及低成本電影制作
這一點始終要保留一下,NEX/VG10的傳感器是絕對不可能在單個像素面積上達到同為:Exmor APS-C HD CMOS的 1620萬像素尺寸的4倍的(無論SONY再怎么設計,絕對不可能兩種一樣技術,連像素都差不多的CMOS產品,一個像素的尺寸是另一個4倍)。
看SONY官網關于這一點描述絕對不是一筆帶過,而是非常肯定的描述,且還列舉了所指CMOS的具體規格。
所以這一點,我對那個SONY高層的說法表示嚴重懷疑。
其實對于視頻動態的傳感器來說,最關鍵的就是傳感器的靈敏度,而靈敏度最關鍵的因素就是像素點尺寸。實際上說白了,VG10/NEX的那顆傳感器很難實現高靈敏度。
而 PMW-F3最大的賣點就是超高靈敏度和很大的動態寬容度。這些都是 VG10/NEX 的視頻拍攝的缺陷。 所以我認為, PMW-F3 在傳感器方面肯定應該是有不同的。否則那個 63dB的靈敏度不可能達到。
我在美國ProVideo看到, SONY通常的 DSLR傳感器視頻靈敏度只有:55dB。 而 PMW-F3有 63dB。這個差距很大了(要差一檔多動態曝光范圍呢)。
ProVideo說 PMW-F3的曝光動態寬容在:13--14檔(基本和 35mm膠片的最大寬容度范圍持平了)。 VG10我在SONY夢苑長時間把玩過,它絕對沒有這么高的動態范圍。
HDCAM-SR磁帶的 880Mbps(110MB/s)已經是 1/2英寸磁帶規格記錄的極限了.不可能再提高了. $ony基本已經把磁帶記錄做到了其它廠家達不到的極限了.
下一代的超高速 4K記錄系統已經浮出水面了。 SR-Memory超高速卡!從SONY泄露出的一些官方消息看,這個卡的寫入速度是:5Gbps(625MB/s)--6Gbps(750MB/s),能支持:4K-60P RGB 12Bit信號記錄。同時能對 2K-3D信號實時記錄。 而且能對1920 x 1080/240fps 的超級慢動作高速信號進行記錄。
SONY官方的pdf中透露的SStP編碼規格中,下一代 4K攝影機將采用此一編碼,同時輸出規格是 RGB 12Bit, 4:1信號壓縮。 SR-Memory卡中的記錄信號碼率最高到:3.6Gbps。
我得到的消息是, PMW-F3的傳感器和 NEX-5/VG10上的完全不是一回事。 再次證實, F3的傳感器是: 23.6 x 13.3 mm(傳感器本身就是 16:9的,不是用 3:2的尺寸取其中的 16:9的成像面積那種。這已經注定了, F3的傳感器和 NEX/VG10上那枚 23.5 x 15.6的 3:2傳感器完全不一樣)。
其次, SONY的 Super-35mm專業手持機的確有一部使用和 NEX/VG10完全一模一樣傳感器的產品,這個產品在開發之中。但和 PMW-F3沒有任何相似性。這個開發中的產品將使用 AVC.264編碼。定價要比 PMW-F3便宜很多(可能和HVR-Z5差不多)。是一部定位于完全低端應用的 Super 35mm產品
PMW-F3還是值得使用 SR-Memory卡和配套的 SR-R1記錄單元的。因為只有這樣PMW-F3才能記錄真正的“SONY版的RAW”:S-Log文件。而且當使用 S-Log記錄的時候, PMW-F3的性能是很強大的。這個資料中明確說明了,在使用普通的 SxS卡記錄 35Mbps的基本格式的時候, F3的基礎感光度(0dB )為:ISO 800。 而當使用 SR-Memory外部記錄系統,記錄原始的傳感器的 S-Log對數伽瑪的時候, F3的基準感光度(0dB)能實現驚人的 ISO 1600。也就是說在 ISO 1600的時候是不會有可見的噪點的(而如果再提高增益的話,這機器的低光拍攝的靈敏度水平我估計將是目前的數字電影機中最強悍的)。
基準感光度(0dB)實現 ISO 1600(這個 F35/SRW-9000PL、RED、 Alexa都做不到),這個是什么概念,就是說我拍攝的時候,只要一盞燭光的亮度,就能拍攝出層次和細節很豐富的圖象畫面了。這個為電影的圖象提供了非常大余地的創作空間。